衡量生产率的经营性指标
生产率是用来衡量为生产一定产出所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。反映生产率的经营性指标与财务性指标有着明确的联系。在此我们对非财务性生产率指标作简要介绍。
作业(或过程生产率)的非财务性指标包括产量/材料、产量/人工小时、产量/千瓦小时及产量/员工人数等。生产过程的产出以产量来计算,所使用的指标视作业而定。例如,检验作业的产出,就可以用检验小时来计算,提高检验作业的生产率的目标,可以通过以较少的投人生产出相同的产出(相同的检验小时)或以相同的投人生产出更多的产出(较多的检验小时)来实现。
(一)机器使用绩效
在新的环境下,企业对机器绩效的衡量越来越重视。根据设备的特点,衡量不同类型设备绩效所使用的非财务性指标不同。企业所使用的设备有两类:瓶颈设备和非瓶颈设备。瓶颈设备是对整个生产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关键设备,生产上对它的需求往往很大(常常大于这些设备的运转能力,因此称其为瓶颈设备)。如果此类设备出现故障,通常会导致生产的中断。特别是对实行JIT企业来说.这种由于瓶颈没备故障而引起的停工损失是很大的,因为实行JIT的企业没有存货可以缓解生产中断而带来的损失。因此,管理人员要努力确保这类机器的正常使用 在允许的情况下,应尽可能保证其得到100%的应用。反映设备绩效的经营性指标有设备利用率和设备可利用率。
设备利用率是指某设备已使用的能力占该设备能力的石分比;设备的可利用率是指在完成某项午产作业时.所需使用共设备的机时与该设备所能提供的可用机时之比。对于瓶颈设备来说,通常使用设备利用率指标对设备的绩效进行衡量。而对于非瓶颈设备来说,由于在生产中这种设备并非一直处于运转之中,而是存在一定的闲置时间。因此,如果将机器利用率作为衡量指标会导致生产的过剩,从而积压存货。故衡量非瓶颈设备的业绩指标是设备可利用率,而不是设备利用率。
在设备绩效管理中,除了使用上述两个经营性指标进行衡量外,还要对设备的维护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,这样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设备维护的程度,有效地利用经营性绩效衡量指标改善作业:同时,为保证作业改善有效性,还必须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,及时对经营性业绩指标进行修订。
(二)存货控制绩效
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控制也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节约机会。企业持有存货是非增值作业,存货控制的目的就是减少该作业产出(作业产出可定义为现有存货量)。通常控制存货的关键是采用J1T制造和采购方式。此外,管理人员还可以采用存货周转率、存货周转天数、存货项数等经营性指标,来评价企业的存货是否控制在合理水平上。例如,可以观察和评价存货周转天数的变化趋势;如果天数减少,则说明这一趋势对企业整体改善目标的实现是有利的。
- 01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和 ...2019-11-04
- 02总资产变动情况分析2019-11-04
- 03负债结构分析应该考虑 ...2019-11-04
- 04多种产品组合的盈亏平 ...2019-11-04
- 05所有者权益结构分析2019-11-04
- 06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 ...2019-11-04
- 07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结 ...2019-11-04
- 08营运资金与长期负债比 ...2019-11-04
- 09资产结构分析的目的与 ...2019-11-04
- 01财务报表的组成和分类2019-11-04
- 02债务转为资本2019-11-04
- 03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 ...2019-11-04
- 0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 ...2019-11-04
- 05资产的计税基础2019-11-04
- 06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 ...2019-11-04
- 07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2019-11-04
- 08借款费用的范围2019-11-04
- 09实收资本接受现金资产 ...2019-11-04